6月24日,数理学院组织100余名师生党员、新发展学生党团员赴和田博物馆及和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开展研学活动。
活动以“探寻历史足迹,筑牢信仰根基”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观、仪式教育等形式,引导青年党团员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
双基地联动研学,沉浸式感悟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
当日下午,全体人员在指定地点集合后,首先前往和田博物馆。了解和田地区悠久的历史脉络与文物遗存。随后,师生们跟随讲解参观各展厅,透过文物展品了解和田民俗文化、革命历史。
随后研学团队前往和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基地系统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逻辑与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案例。学生党团员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理解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强化了民族团结意识。
庄严仪式赋能成长,党团新生力量接过精神接力棒
在研学活动中,一场庄重的党徽佩戴仪式成为亮点。教师党员代表亲手为2025年上半年新发展的学生党员佩戴党徽,熠熠生辉的党徽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传递。新党员代表纷纷表示:“戴上党徽的瞬间,感受到沉甸甸的使命,未来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誓言。”

与此同时,新发展的学生团员在基地内面对团旗庄严宣誓。团员代表领誓时,全体新团员紧握右拳,以洪亮的声音许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承诺。仪式后,团员们纷纷表示,入团宣誓是青春的重要里程碑,将在今后学习中发挥模范作用,争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深化教育成效,让红色基因与团结精神落地生根
活动结束后,学院组织召开总结交流会,学生党团员结合参观经历撰写心得体会并现场分享。2023级党员贾庆航在发言中提到:“从博物馆的历史文物到共同体意识基地的现代实践,我们看到了新疆地区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明确了青年一代维护团结、建设家乡的责任。”

据学工办主任布合力且木介绍,此次活动通过“历史文化+民族团结+仪式教育”的多维融合,不仅丰富了党团员教育形式,更让新发展党团员在沉浸式体验中筑牢信仰根基。后续学院将依托更多实践教育基地,持续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引导青年学生在感悟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责编:孙建峰 初审:布合力且木·阿不都热合木 终审:修紫阳)